辽大图书馆古籍特藏资源概况
1、古籍资源
辽宁大学图书馆收藏古籍文献7千余种,14万余册。明版古籍200余部,3000余册,清乾隆60年以前的古籍近500部,约5000册。馆藏古籍以清代为重点,上承元明,下迄民国,是辽沈地区清史及满族文化研究的文献资源基地之一,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。为丰富馆藏古籍资源,先后购入《文渊阁四库全书》、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》、《丛书集成》、《近代史料丛刊》、《清代朱卷集成》、《古本小说集成》等一万余册新古籍,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。
2007年以来,本馆积极参与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” ,2010年被命名“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”和“辽宁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”。 目前馆藏古籍入选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》150部、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12部、《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》116部。并作为国家文化部指定的100所受赠馆之一,获赠《中华古籍再造善本》丛书。作为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“古籍联合编目系统”21家B级成员馆之一和CALIS三期 “高校古文献资源库”重点建设项目24所参建馆之一,实现成员馆之间古籍资源共建与共享,最大限度保障读者的资源利用需求。
2、特藏文献资源
辽宁大学图书馆收藏民国时期文献资源丰富,其中民国旧书4万余册,民国期刊2千余册,民国报纸30余种,满铁资料2300余册,并购买《民国籍粹》、《民国丛书》等影印本,扩充了馆藏民国文献资源。本馆重视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,2016年始参与“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”。积极参与民国时期文献普查,作为全国22家普查参建馆之一,实现参建馆间资源的共建共享,更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。
1)民国时期文献
2)新古籍
l 《中华再造善本》
“中华再造善本”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大规模、成系统地复制出版,合理保护、开发、利用善本古籍,使其化身千古,为学界所应用,为大众所共享。共分为五编进行,自唐迄清分为《唐宋编》、《金元编》、《明代编》、《清代编》、《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》,每编下以经、史、子、集、丛编次。
目前,馆藏《中华再造善本》可通过图书馆主页OPAC检索,能检索到822条数据(不全)。
http://202.120.227.5:8080/guji/sba.htm (点击进入)
l 《民国籍萃》
《民国籍粹》是《1900-2000大陆地区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要目》中的第一个项目。主要收录自1911-1949民国时期出版的学术较强及史料价值较高的图书。所收录复制的民国时期学术图书共计7380种7843册(其中包括与《中国近现代翻译文学作品》重复的228册)。如去掉与《中国近现代翻译文学作品》重复的品种即为7210种7615册。
目前,馆藏《民国籍粹》可通过图书馆主页OPAC检索,可检索到7273条数据。